昨天聽聞一個關於司徒華的小故事,話說他在葛師校友會小學擔任校長時,曾與一些校長及學生到台灣遊學。怎料一天風雲驟變,他們的車子在山中迷了路。當大家迷惘不知進退之際,司徒華先生束起了褲管,踏在泥濘的泥土中,說要到附近探索路途及找人幫忙。很多人都勸說他怕會有危險,但他卻説:「這裏有多少條生命交付給我,作為一個校長丶一個領導,我怕危險,不身先士卒,就是沒有承擔!」他二話不說就走出去找人幫忙。結果他們找對了路,到達了目的地。姑不論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,但那份承擔的精神卻令人感動!
社會上,很多人都不斷批評這個部長,那個部長不濟,無責任心,欠承擔;其實反觀學校內,有沒有類此的情況發生?學生家長投訴老師偏心不公,老師埋怨主任校長不肯承擔,不單把大量行政工作下移,出現困難問題時更要獨自面對與承受罰責,這些事例比比皆是。我在學校工作了三十多年,接觸過很多校長及副校長,他們大多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,下屬只需聽命於他們。作為領導,他們只需負責分配工作,甚至有些更認為學校大大小小的決定,都應該由所有行政人員投票定斷,美其名是民主,責任大家承擔。或者有人認為這也無不妥,誰知事事如此,很多決定就流於不當,責任就無從稽查;再者,意見慢慢由多轉少,溝通問題日益浮現,歸屬感更一天比一天稀薄。究其根本,就是「承擔」不足,不肯放下身段去擔負,一馬當先,以身作則。
每個職位有每個職位的承擔,如果承擔者推卸責任、有關的工作就會出現問題,推行就會受阻,整個團體亦會受到影響!
司徒華先生的行為,就是體現一位領袖的風範及承擔,而這種承擔更付於實際的行動上,絕不止在於嘴巴上。